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.园林植物达到生长势好,叶子健壮,枝、干健壮,行道树基本无缺株。草坪覆盖率应基本达到100%;草坪内杂草控制在10%以内;生长茂盛颜色正常,不枯黄;每年修剪暖地型6次以上,冷地型15次以上;无病虫害。
2.行道树和绿地内无死树,树木修剪合理,树形美观,能及时很好地解决树木与电线、建筑物、交通等之间的矛盾。
3.绿化生产垃圾重点地区路段能做到随产随清,其它地区和路段做到日产日清,并做到经常保洁。
4.栏杆、园路、桌椅、井盖和牌饰等园林设施完整,做到及时维护和油饰。
5.无明显地人为损坏,绿地、草坪内无堆物堆料、搭棚或侵占等,行道树树干上无钉栓刻画的现象,树下距树干2米范围内应有保护措施,以免影响树木养护管理和生长。
浇水
区别不同季节、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生态习性与种植的土壤特性确定浇水的次数。
1、根据土壤质地决定浇水量
按照“干透浇透,稍干稍浇,湿润不浇”原则,酌情浇水。
2、根据气候条件决定浇水量
a)阴雨连绵的天气,空气湿度大,可减少浇水次数;
夏季阳光猛烈、气温高、水分蒸发快,植物消耗的水分较多,应增加浇水的次数和浇水的分量;
b)入秋后光照减弱,水分蒸发少,可减少浇水次数;
c)半荫环境的植物可少浇水。
3、根据植物品种或生长期决定浇水量
1.不同的植物种类植物的种类不同,浇水量亦不同。蕨类植物、兰科植物、秋海棠类植物生长期要求丰富的水分;多浆类植物要求水分较少。每一种植物又有不同的需水量,同为蕨类植物,肾蕨在光线不强的室内,保持土壤湿润即可;而铁线蕨属的一些种,为满足其对丰富水分的要求,常将花盆置于水盘或栽植于小型喷泉之上。
2.不同生长时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。当花木进入休眠期时,浇水量应减少或停止。从休眠期进入生长期,浇水量逐渐增加。生长旺期,浇水量要充足。开花前浇水量应予适当控制,盛花期适当增多,结实期又需要适当减少浇水量。
3.不同季节植物在不同季节中,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。一般情况下,华北地区3月底至6月底为干旱季节,蒸发量大,植物生长快,需水量多,应适当勤浇、多浇,一般一周或三四天浇一次;雨季(华北地区6月底到8月底)虽然高温,但降水多,不必浇太勤;秋季植物进入生长后期,需水量低,可适当少浇水。
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》第十一条,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中应约定施工保修养护期,一般不少于1年。
1绿化质保期一般规定为一年。具体要依据合同约定。
2绿化工程的质保期开始时间:按照竣工验收报告上的日期,当绿化工程施工结束以后,施工方要提交竣工验收申请,邀请甲方监理设计方一起进行现场验收,如果均正常,都要在竣工验收报告上签字,从这一天起就进入养护期了。
不超过10人,其中技术全面、懂组织管理的组长1名,副组长1名,技术工人(懂修剪、施肥、浇水、打药等操作,所谓熟练工)5名,普工2名左右。 人员配置与管理区域是否集中、管理制度是否调动了积极性、植物配置种类、员工的综合素养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园林绿化养护标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相关资讯: